互联网的节奏混淆了中储粮这事儿的重点-k8凯发官网
围绕混用这次事件的水其实挺深的,很多节奏明显冲着“中储粮”、“国产油”来了。在这里,明确下面几个点非常关键:
1)此次运油事件,是对方自买自提?油的用途是什么?是哪一家公司(物流公司)?
2)专罐专用的强制性法律文件应该出台了,落地到什么情况另说,但标准放在哪里,老百姓的信心是能够回来的。
特别是第一点,比如这油买来本身就不是用于食用的,所以当事人才图方便采取混装的方式。那么问题的性质可能就不一样了。
当然,即便如此也很难打消老百姓的担忧,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要出台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文件,以及强化相关的管理流程,特别是对这种企业采购食用油的流向要做好管理。老百姓担心食品安全无可厚非,只不过媒体层面的事情,有时候太玄乎了。
就好比这件事情本质是一个物流运输规范的事情,中储粮作为提供货物本身的单位,它的油一不是地沟油,二是完全合格且质量过关的。
如果对方是自提自运的话,即便中储粮不检查其运输的工具,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。
只不过中储粮身为国企,理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,老百姓对其有更严苛的要求,这也无可厚非,完全可以要求中储粮增加这么一条职责,
但目前的舆论炮灰把所有情绪都扔到了中储粮头上,对于真正的物流规范的问题却鲜有人提及---这恰恰是舆论场最为魔幻的地方。
对于中储粮本身,我是有一定敏感度的,毕竟多年前它单挑四大粮商的故事依旧历历在目。像中储粮这样的国企,其稳定住了国内民生的同时,也抢夺了一部分人的蛋糕。内部的资本的蛋糕,外部资本的蛋糕,这种客观结果一定会到这些人的情绪。
而这些情绪,与官办/民办、国有化/私有化、国进民退/国退民进这些经典议题混杂在一起,自然能在国内的舆论场上掀起一些波澜。
所以当此次事件刚爆出的时候,我脸滚键盘就能想到节奏一定会往中储粮身上走,而且媒体会避重就轻地把压力扔给中储粮。
同样,后续的节奏甚至会往国产油身上走。
这都很正常,资本嘛,它有它的生存之道,对于我们来说,看清,心不染著就行。
我只能说,大家理性对待这件事情吧,舆论的声浪如果能相对理性,那么这就是个好事情,可以通过此事倒逼监管加码,提高我们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。
但如果舆论失控了,那么至少国产油的风评会受到巨大冲击,所以我在这里要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:
稍微动点脑子也能想明白:这个事件本身并不是油品的问题,而是物流的问题。即便是进口油,进入国内不一样要用罐车来运输?从这个角度来说,以此事踩国产油的操作,实际上是非常愚蠢的。
总得来说,我基本支持大家拿着个事情“理性冲塔”,让国家加强相关立法,让国企加强管理,承担更多社会责任。老百姓关心食品安全无可厚非,这跟驴马烂子们拿着胖猫事件狂搞男女对立是不一样的。
只不过,我支持的是“理性冲塔”,乱带节奏的,劝你们耗子尾汁。
反过来,我建议国家也要对此做出积极的回应,起码做好下面两点,那是能给大多数正常老百姓信心的:
1)出台食品领域专罐专用的强制性法律,把gb/t改为gb
2)让中储粮牵头承担对于相关物流的监管职责。国企和民企不一样,在关乎到民生的地方,国企理应承担更多商业合同之外的职责,如果我们的国企按照民企的心态办事,那肯定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。
就说这么多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