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 中国引领人类文明之四:中西方文明的差异-k8凯发官网
【接上篇】
在美国总统选举呈现“二老争逗”之际,许多人审视中西文明的差异,就变得更为现实和紧迫了。
为什么经过几百年的西方霸权阶段,人类文明进程会呈现金砖 vs g7的样式,原因很简单:中西方文明差异导致的历史必然。
中国文明的产生和发展,也就是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,尽管近两百年来深受西方的干扰破坏。当中国闭关300年时,西方称霸世界,但200年的耻辱,逼得中国重出江湖,世界当然就变了。即便不是金砖,那也会有银砖、铜砖、铁砖。
毕竟,中西方的文明是截然不同的,不论是文明的起点、形态、还是发展。
▲文明的起点☯中国的现实世界vs西方的童话世界
互联网上最不缺的就是梗,比如说,外国网友说“上帝创造了天堂和地球,其他都是中国造”、“上帝创造了人类,中国创造了世界”,也有说非洲小朋友认为“创造世界的上帝一定是住在中国”,因为他们所见之物均标注“made in china”。
当然,这些都是段子,可一笑了之。但是,神话可就不能一笑了之了,比如创世神话。上帝创造的世界和盘古创造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,上帝先于宇宙而存在,只是不知上帝为何物,体现的是唯心的宇宙观;而在盘古开天说中,宇宙从来就是存在的(“天地混沌”),体现的是唯物的宇宙观。上帝在创造世界之时,周围是空荡荡的,没有丝毫阻碍,可以随心所欲;而盘古创造世界之时,周围都是混沌的,各种东西、各种矛盾那是一片混乱,需要调和阴阳、排忧解难、穿针引线、共存共荣,其难度绝非一般。
什么意思?上帝是在一张白纸上创造了一个理想世界,而盘古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创造了一个现实世界。也就是说,西方文明的起点,是公主梦里的童话世界;而中国文明的起点,是老司机眼里的冷酷世界。
不同的文明起点,导致了中西方人看待世界的角度、高度、深度、广度就大相径庭了。
▲文明的形态☯中国的社会模式vs西方的神人模式
上帝创造宇宙只需意识一闪,“要有光,于是就有了光”(《圣经》1:3),然后呢?就没有了然后。
西方文明的起点,是公主梦里的童话世界;而中国文明的起点,是老司机眼里的冷酷世界。
个人也是如此,人的意识是从小奠定的,所以有“三岁看老”之说,那么小时候是怎样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,童话。也就是说,决定我们一生的意识和理念,是从童话开始的。
那么,中西方的童话有何不同,以公主故事为例:《豌豆公主》与《精卫填海》。
《豌豆公主》是一个关于什么是真公主的故事。因为二十床垫子下面的一粒豌豆,只有真公主才能感觉得出来。因此,童话要让女孩明白的,不是豌豆公主的娇生惯养、而是真公主的一种特有气质。
《精卫填海》也是一个关于什么是真公主的故事。只不过,一点也不浪漫,因为童话要让孩子们明白的,不是什么真公主的个人气质、而是真公主的社会责任。就像小品里的梗,颜值越高、责任越大。
其一,生存是充满危险的,安全得由自己负责。
其二,要对他人负责,奋力填海,以避免别人重蹈自己的悲剧。
其三,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是我们共有的精神,就像大禹治水、愚公移山。精卫填不平东海,但填出个小岛、种上花、养上草,总能小憩一番、抚慰心灵。
其实,即便不提及上帝、基督,西方的神人模式与中国的社会模式之间的区别,哲学、文化、经济、政治、科技、军事,都鲜明地体现在文明的方方面面。
➤哲学:自然vs上帝
老子没有明确地以现在理解的方式说清楚,“道”是什么、是物质还是精神,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使得争议延续至今,但也说明了“道”是可变的、并非绝对的。而“道法自然”则说明自然才是第一位的,因而一般认为道家哲学是唯物论。
老子认为“道生万物”,物质世界(物)是由“道”产生的,物与道共同构成了客观存在。而客观存在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”非常冷酷,没有厚此薄彼、没有喜怒哀乐、没有爱恨情仇,是一个绝对统一、绝对公平的存在。
庄子认为人除客观存在(肉体)之外,还有属于自己(个体)的主观意识(意),“意”非常温馨,没有统一、没有公平,有的是喜怒哀乐、爱恨情仇。因此,人是主客观的统一体。
客观存在是自然之物,是“道”演化的结果,而主观意识不是自然之物、也不是超自然(神界)之物,而是非自然的自然之物(有点烧脑)。也就是说,意识不是“道”产生的、而是“心”产生的,并不遵循自然规律。即是说,庄子认为,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,尽管之间存在着关联,心会随境迁,境也会因心变,比如愚公移山。
那么,“心”为何物?
王阳明的“心”具备双重属性,就像光的波粒二象性,“心”既是客观的“道”、又是主观的“意”,是道和意的对立统一体,而道和意则是“心”的一体两面。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说,唯物、唯心本就是相对的,以物观心就是唯物、以心观物就是唯心。
这里需要说明,老子的“道可道、非常道”,清楚地表明了一点,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不是本真世界,而是我们在意识里创建的一个模型。因为上天还没有让我们人类发育到可以真实、完整、准确地感知本真世界,现今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世界,只是本真世界的沧海一粟,我们只能主观地在意识里创建一个极其简陋的模型,来帮助我们认识本真世界的一点表象。因此,心学实质上是说,我们心里这个客观世界的模型,决定于我们的主观意识。也就是说,人的意识可以创建并修改这个客观世界的模型,但绝不可能创建和修改客观的物质世界。因此心学不是意识决定物质、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存在的形态和意义。
这个问题既无聊、又烧脑,但却是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,因为,汉文化是唯物唯心对立统一、而西文化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的。
打个比方,什么是豪车?
传说富豪耶利内克迷恋上戴姆勒的汽车,但又觉得理念不对、不够豪华,难以满足富豪需要,于是自己设计了一款车,命名为其美丽女儿的名字梅赛德斯(在中国称为奔驰s级),重金请戴姆勒代工生产。因其豪华安全的理念而大获成功,被称为“梅赛德斯的时代”,从而成为豪车的标志。
什么意思?戴姆勒的车(物质)产生了耶利内克的理想(意识)、这是道家的唯物论(物质决定意识),但耶利内克的理念(意识)决定了梅赛德斯的样式(物质)、这是心学的唯心论(意识决定物质存在的意义),而汉哲学是唯物唯心对立统一、缺一不可。
心的“道意二象性”是汉文化所独有的,是汉文化的一大优势,使得中国的任何人、在任何时、任何地、对任何事,都能双向思维。而双向思维客观的由外而内(从实际出发)、主观的由内而外(依道德和意愿)同时思考的方式,及同时考虑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意识,使得中国人在面对复杂的世界时天生具有优势,比如思考问题较为全面,既有广度、又有深度,能从不同角度、不同层面思考;同时,思维过程和方式较有弹性,能够因势而变、与时俱进,不易钻牛角尖、陷老经验,更不受所谓信仰的束缚。
中国哲学的起点是难以理解的太极图,西方哲学的起点是更难理解的一句话:“我思故我在。”(笛卡尔语)
本来,唯物、唯心对应的是物质世界、精神世界,是主客观对立统一的,但启蒙运动西方大翻译时传到西方后,就降维到客观存在层面,就只有对立、没有统一了。西方认为,物质和精神都是上帝创造的,是同一层面的。但汉文化认为,存在是自然创造的,但意识是人创造的,不是同一个层面,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识世界,并经文化教育形成(最大公约数式的)统一的社会意识。
☯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?
中西方哲学的差异,可用“江湖”概念来协助理解。
肉体是客观存在,但灵魂是主观意识,西方认为都是“神格”、没有“人格”。
于是,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,“江湖世界”。【详细内容敬请参阅拙文“01为什么中西艺术天差地别?”】
汉文化的“武侠世界”是对社会的心理感知。除现实文学、幻想文学,中国有第三类,就是武侠文学。
有武有侠的人在现实社会也存在,尽管数量不多,却不是武侠世界。关键在于故事发生的背景。
眼中的社会叫“社会”,心中的社会叫“江湖”。发生在社会的是现实文学,发生在江湖的叫武侠文学。
江湖既不是真实世界、也不是幻想世界,既不是存在的社会、也不是不存在的社会,是什么?其实,江湖是超现实的自然存在,是主观社会、而非客观社会,描绘的是精神世界、而非现实世界。
与绘画一样,心中的江湖并不是眼中社会的翻版,而是用主观意识这个滤镜,对眼中社会过滤筛选,真实社会中绝大多数元素都消失了,只留下少数主观意识关注、并希望具备的内容。因此,相比之下,“江湖”显得是那样的简单、单纯、纯净,即便是人心的险恶,也如同童话般明明白白,因而武侠文学被称为“成人的童话”。
现实社会太过复杂,非我等寻常人能够理解,而在江湖世界里,才能寄托我们的美好愿望。
这大概就是武侠文学的独特魅力。
西方的世界是神灵的世界、金钱的世界,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人际、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情感,《圣经》就是他们“成人的童话”,有部《圣经》就足矣。
什么意思?
中国人的“社会”是客观的物质世界、“江湖”是主观的精神世界,汉文化是主客观对立统一的二维世界,“社会”存在是自然创造的、但“江湖”意识是人创造的,不在同一个层面。所以,中国人可以想“江湖”、但必须做“社会”,既对立、又统一,毫不违和。
但是,西文化认为,物质和精神都是上帝创造的,是同一层面的,并且“物质是精神的幻化物”(黑格尔)。因此,西方所理解的生存环境,其实是天真单纯的“江湖”、而不是客观现实的“社会”。所以,不论是西文化、还是西方人,都没有社会意识,有的只是江湖意识。因此,他们的许多理念,我们会觉得既天真、又怪异,总之难以理解。也因此,洋人与狗抹黑汉文化是阴暗腐朽、冷血现实。
哲学是人看待世界的眼光,眼光不一样,看到的世界肯定就大相径庭了。
【详细内容敬请参阅拙文“06为什么现代科学的基础是中国哲学?”】
➤文化:社会vs个人
就艺术而言,汉文化的世界是心中的世界,西文化的世界是眼中的世界,因而就某种意义而言,眼中的世界是现实、心中的世界才是艺术。这从《千里江山图》、《蒙娜丽莎》等绘画中就能充分反映出。西方也有心中的世界,比如达芬奇心中的世界,就是《圣母子与圣安娜》,一个貌似人间祖孙三代的温馨场面,但是要注意,作品表现的是圣母、圣子(耶稣)和那只替罪羊。
西方人有眼无心,不是他们没有心,而是他们的心伴随着他们的灵魂,寄存在上帝那里,不像中国人这样在自己身上。
于是,在西方人心里,除了自己就只有上帝,没有其他人、更没有异教徒。因此,西方人心里,就只有个人权利、没有社会责任。
简单说就是,在哲学层面,西方人是唯心论,精神幻化物质,所以世界是精神幻化出的“江湖”,他们是生活在天真单纯的“江湖世界”、而不是冷酷复杂的现实世界;而中国人是唯物唯心对立统一,我们肉体生活在现实的物质世界、心灵生活在理想的“江湖世界”,同时存在、毫不违和,只是世界复杂了一点、生活过得累了一些。
但在文化层面,中西方则正相反,西方人理解的是简单的“眼中世界”,而中国人追求的是复杂的“心中世界”。因此,西方人认为,社会是以上帝为中心的放射形结构,个人只与上帝有关、与他人无关;而中国人认为,生活的核心是社会,个人与社会的关系,是与社会中其他人的复杂的网络形结构。
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即在于此,西文化是宗教文化、汉文化是社会文化。
换种说法,西文化是公主文化、汉文化是穷仔文化,西方人还做着公主梦、中国人早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。
因此,汉文化的基本原则就是:
其一,社会需要与自然和谐统一。人所生存的社会是自然的组成部分,当然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,与自然共存共荣、和谐统一,也就是“天人合一”。基督文化则相反,人是神的儿子、天生具有神性,而自然是上帝老爸创造来供儿子(人)享用的,因而大自然及异教徒都是老爸赐予的“丰盛的晚餐”,可随意享用。
其二,必须具备中庸的社会规范。什么是中庸?“中者不偏、庸者不变”,“中”体现的是公平、“庸”体现的是稳定,因而社会需要一套完整统一的社会规范,人人遵守以保障社会公平、稳定、和谐。基督徒的内心世界本人不懂,他们不在乎公平、稳定,他们在乎的只有个人自由。
其三,接受教育不是权力是义务。文化怎样“化”人?教育。因为,儒家一直相信,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而成为文明人(社会人)。西文化正相反,强调的是人的动物属性,是拥有神性的自然人,故而强调自由。
☯缺乏社会意识就难以产生稳定和谐的社会
其实,当今主要的四大文化中,基督教讲人权、伊斯兰教讲顺从、佛教讲随缘、汉文化讲和谐。穆斯林、佛教徒、中国人都认为责任重于权力,因而首先要承担责任,才可能获得权力。尤其是汉文化中,权力源自社会,不尽到社会责任,何来权力。但基督教的权力源自上帝,即“天(上帝父亲)赋人权”,因而只要权力、不要责任。
顺便一说,自由地杀人放火、抢劫殖民,为什么西方人没有罪恶感,不会受良心的谴责,因为他们有原罪,在对上帝的原罪面前,没有什么是罪恶。
因此,西方基督教文化是离上帝最近、离现实最远的文化。
这就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,西方人没有社会意识。
汉文化拥有统一的社会规范(如儒家伦理道德),但西文化没有,因而西方必须高举“人权”大旗,以图规范社会。
西文化是基督宗教文化,虔诚信仰使得灵魂必须寄存于神灵、一神教义使得思想必须高度垄断。表面上看,西方宗教信徒的思想绝对统一,但是,凡事就怕但是,宗教信仰只是个人精神寄托、而非社会普遍规范。在个人生活日趋世俗化的今天,资本逐渐取代神灵,为西方社会提供确定性,使得西方社会规范缺失的缺陷更加暴露无遗。西方精英、尤其是熟悉汉文化的精英,非常清楚西文化的这一致命缺陷,因而开始炮制西方的社会意识,急切补上这一缺口。比如,二战后美国炮制的人权、自由、民主理念,并妄图包装为普世价值,强加于其它文化地区。
但问题是,人权、自由、民主等理念仍属个人层面,不可能上升到社会层面、不可能升级为社会规范,因为这些看似光鲜亮丽、乍念高大上新的玩意儿,只关乎个人利益,而社会规范的前提是社会利益,即别人的利益。更何况,人权、自由、民主等理念,只谈权力、不谈责任,仍然是“普天之下唯我独尊”的观念作祟。
顺便一说,西方有许多虚伪之处,比如人权,理论上是神所赋予、生来就有,但现实中还是学习中国的做法,成年且智力和精神都正常,社会才会赋予公民权力。
本人少时,老爸定有《参考消息》,有个花边新闻印象颇深:一个美国小男孩,上法院状告其父母,未经他允许就把他带到这个残酷的世界,使他痛苦不堪,因而要求其父母赔偿他100万美元(相当于现在5000万美元)。整个美国没有哪个法官敢接该案,因为该诉求离人权思想很近、但离现实很远,最后当地法院以原告未成年、没有诉讼权为由,驳回诉讼。
突然想起,乌克兰要求取消俄罗斯安理会否决权的提案,被俄罗斯一票否决。
也许,将来有一天,西方能够将人权、自由、民主的口号,从“保护自己的权力”、改弦更张为“尊重别人的利益”,西文化也许就能入门了。
【详细内容敬请参阅拙文:文化篇“11-21”】
➤经济:公有vs私有
西方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个人,而中国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社会,这就是中西方经济思想天差地别的根源,也是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国经济政策的关键。
既然西方没有社会意识,那基于社会的经济思想当然就成为中国所独有的了。
中国发展经济的基本原则就是:
其一,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社会稳定。没有社会稳定人民如何生存、更何谈发展。
其二,经济要为全社会所有人托底。如果一个物种不能保护种群,谈何生存、进化。
其三,绝不能允许个人利益损害社会利益。
这三个哲学层面的差异,导致中西方经济学层面的重大分歧:中国是政治经济学,政治管理经济;西方是经济政治学,经济控制政治。
管子经济学是人类政治经济学的开端,包含政治和经济两部分,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。其中,政治(若不习惯则可视为经济哲学)是原则、经济是方式,政治是要求、经济是措施,其目的就是保障“民安”,并以此为基础实现“国泰”。
管子认为,政治、经济、礼法(文化)是三位一体的,要想社会稳定、须得国泰民安。管子的政治经济学,“国以民为本”就是政治的根本、就是“国泰”,“民以食为天”就是经济的根本、就是“民安”。因此,经济属于社会、而不属于个人,这就是人类最基本的、也是最本质的政治经济学。只是不知道,那些炸药经济奖的得主,有几人能知其中三昧,当然,知道了也不能说。
因此,管子经济学有三个要点:
其一,明确了经济的根本属性。经济的目的在社会、不在个人。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。经济是政治之本,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而经济的首要目的,是维护社会稳定,保障社会所有成员的生存与发展,而不是创造个人利益(财富)。
其二,明确了宏观控制、中观主导、微观搞活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则。用现代术语,也就是宏观控制(社会层面)搞社会主义、社会利益至上,中观主导(基础服务)搞福利主义、公共利益至上,微观搞活(个人层面)搞资本主义、保障个人利益(前提是不能损害社会利益),从而集中力量办大事,这也就是古代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可称为自然主义。因而,只宏观控制、无微观搞活的共产主义暂未成功,只微观搞活、无宏观控制的资本主义也难以为继,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的自然主义,宏控中导微活,才是长治久安之道。
其三,强化均贫富,以防患社会动乱。即贫富不能悬殊。在财富的分配方面,《管子》特别强调社会贫富失衡的危险性。理论上,中国古典经济思想与中医相通,比如财富的兼并,意味着经济血脉的不通畅,政府必须站在国家整体的角度调通才行。因此,只有坚持不懈地削藩均田,才可能避免打豪分地的社会动荡。
西方经济思想则正相反。由于没有社会意识,导致西方只知自己(个人)、不知别人(社会)。比如说,经济的目的是创造个人利益(财富),损害社会利益的商业行为,不仅无所谓、而且反而推崇为个人的“才能”和“创新”;只微观搞活、无宏观控制的自由市场经济,放纵“野蛮人”恣意疯狂;放任贫富悬殊,以至社会动乱,如美国流行“零元购”。只不过,“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”的理念,连他们自己都打脸,比如随意冻结俄罗斯政府资产、没收俄罗斯私人资产。
顺便一说,人类几千年来的经济活动模式,正在被中国创新,网络经济“羊毛出在狗身上、由猪付账”的复杂模式,只可能产生于“整个社会一盘棋”的社会文化基础之上。因此,只有个人、没有社会的西方人,习惯于点对点、一单是一单的简单经济模式,很难适应整个社会复杂联动的网络经济模式。
【详细内容敬请参阅拙文:经济篇“22-23”】
➤政治:公权vs私利
如果说,经济“济”人、文化“化”人,那么政治就是用来“治”人的,以“政”“治”人。小到治家、大到治国,再大就是全球治理了。
如何治?要治人就要先治国,国不治何以治人,家风不正、人能正吗?父母就男盗女娼,子女能有个好吗?
因此,无论是政治哲学、政治伦理等政治理论,还是政治实践,自老子政治哲学《德经》始,中国就有许多政治原则,其中有三大原则是贯彻始终的。
其一,公权不私用。汉文化有三个哲学层面的基础思想,天人合一的整体观、天下为公的社会观、与时俱进的科学观。其中,体现在政治层面的主要是“天下为公”,即公权意识,比如主权、政权、人权都是公权,自然的环境、资源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都是公权、而非私权。因此,公权私用之罪就在于:贵族专政、党派乱政、资本干政。
其二,贫富不悬殊。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是有度的,自然规律中,度是极为重要的因素,超出限度必然毁灭,否则大自然不可能稳定和谐。贫富有别很正常,贫富悬殊现象问题也不大,良性肿瘤嘛,但为悬殊而欲壑难填就是大问题了,轻则导致社会不公、重则导致民不聊生。因此,贫富悬殊之罪就在于,因贪婪而致贫富悬殊,其结果必然是癌组织和所寄生的人体一起玩完。过去是打土豪分田地,将来是打资本分财富。
其三,阶层不固化。道家哲学认为,大自然不搞垄断,那么作为大自然组成部分的社会,也不能搞垄断。如果说贫富悬殊是经济垄断,那么阶层固化就是政治垄断。有的人能够世居高层、其他人只能永定低层。中国几十年来进化速度之快,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。无它,唯阶层流动畅通耳。为什么总有人诋毁我们的高考制度,因为那是维系阶层流动的底线。
中国两千多年来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,这三大原则任何一项没能做到,结果必然是天下大乱、改朝换代,无一例外。
什么是政治文明?什么是政治现代化?其实判断标准很简单,就在于是否能够将这三大原则落到实处、贯彻始终。
西方则正相反:
其一,西文化认为社会权力是私权。西文化是个人之外皆上帝,因而西方没有“公”的概念,更没有公权意识,一切皆属个人(私),社会权力也是个人权利(私权)。没有社会意识,当然无法理解权力源自社会,始终认为权力源自个人资源,无论是暴力资源、资本资源、还是粉丝资源,总之谁资源多、谁就能合理合法掌握权力。
其二,西文化认为贫富悬殊是公平。宗教的目的就是驯化,驯化人的奴性,就像驯化牲畜。因此,宗教文化下人都温顺,自愿逆来顺受,西方漫长的奴隶制、封建制下贫富悬殊本就是常态,不会导致造反;而资本主义本就是催生贫富悬殊的子宫。其实,西方兼并恶果已开始浮出水面,表面上看是些种族歧视、移民政策等问题,实则都是贫富悬殊惹的祸。美国二百五了,兼并恶果逐渐现显,占领华尔街运动虽被暴力镇压了,但不知还能挺多久。只是西方人确乎比较“文明”(温顺),打砸抢烧就满足了,不像郡县制下的中国人血性重,不服就干,打土豪分田地,谁不让打就打谁。
其三,西文化认为阶层固化是常态。阶层是个人综合能力的结果,强者居上、弱者居下,天经地义,这是自然规律、也是社会规范。但个人能力纯属个人因素吗?非也。有一点在中西方是共识,大概算是普世价值,人生而平等,若给予机会平等,就是公平。但问题就出在中间环节,人的能力并非从天而降,差异更多的是取决于教育和阅历,因此阶层公平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教育公平。但是,西方只谈结果,“龙在天凤在林、老鼠生来该进洞”,既然龙天鼠洞是天经地义,那么阶层固化当然就是上帝的旨意。
因此,西方政治尚未进化到“三原则”文明阶段。也因此导致了中西方政治结果的差异,中国“天下为公”,主权是公权,因此权力集于中央政府,以杜绝地方独立的起心动念;而西方“天下为私”,主权是私权,因此权力分散于各地方,称为地方自治权,从各省到各村都有自治权、就差落实到家庭,因而天生就有分裂的气候和土壤,稍不如意动辄即可谋独,分容易、合则难。
【详细内容敬请参阅拙文:政治篇“24-27”】
➤科学:客观vs主观
中国科学的原则其实很简单,就是天人合一、实事求是、与时俱进三项。但千万别小看这三项,这可是汉文化的大杀器,也是人类科学哲学的核心。
顺便一说,中国从小学到大学只教《进化论》,所以我们不知道,世界各国教的基本都是《神创论》和《进化论》选修课程、或干脆只教《神创论》,这就反映了中外对科学的基本态度。
其一,天人合一的整体观。大自然就像一个极其复杂的、有生命的机器,是一个有机整体,人只是其中的一颗螺丝。而机器上的所有零部件,都紧密地相互关联、相互依存、相互影响、相互作用。而西方三百年的近代科学,前二百年里分割论(还原论)一直是其推动的主流哲学观。其中,对科学危害最大的,是将人与自然分割对立。因为西方宗教文化认为,大自然是上帝老爸创造来给宝贝儿子(人)享用的,就像餐桌上的火鸡,没有资格与人扯上关系。这就导致两个问题:其一,大自然是完美的,上帝完美的杰作是绝对的、不会变的;其二,人是高高在上的裁判,人所感知的都是真实准确的,即人不变天(自然)亦不变,人得出的结论能置之四海皆准。千万别嘲笑这两点,这可是西方近代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,通俗地说,就是“公主梦”哲学思想。
其二,实事求是的世界观。不是我看错了,是它长错了。西方人总是用自己的意识去理解世界,而中国人现实存在才是自然真实的世界。根子还是在哲学,面对大自然,我们会说:原来世界是这样的;而西方则狐疑:世界应该是啥样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西方近代科学探索的并不是物质世界的秘密、而是“绝对理念”(黑格尔的精神概念)如何幻化为物质的秘密。也就是说,我们关注的是新家与老家有何不同(物质决定意识),而西方关注的是如何搭个布景以拍出老家的景象(意识幻化物质)。为什么我们的世界观强调“实事求是”,就因为我们没有神性、我们不是世界的主宰,我们只是大自然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,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世界、而不是什么“绝对理念”的幻化物。不是大自然长错了,而是我们还没有看明白。
其三,与时俱进的发展观。西方认为世界是万能的上帝的完美杰作,因而不会变、也不能变。相反,中国认为世界是变化的、变化的规律也是不断变化的,因此没有什么置之四海皆准、又能万世不变的定理和公式。之所以只有汉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观,是因为我们知道,大自然不是什么神灵创造、一劳永逸的,而是姑娘的心绪,变化不定、难以捉摸。因此,我们不在乎昨天的结果被否定,而在意今天的规律能否找到,至于明天嘛、明天再说吧。1900年,开尔文宣布:“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,所剩下的只是些修饰工作”,但眼睛一眨、老母鸡变鸭,几年后相对论和量子论诞生,经典物理学的宏伟大厦变成了工棚,现代物理学的大厦要重新建设了。
顺便一说,现在西方“科学教”信徒遍布,以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,但这是不可能的,比如恋爱。
西方哲学之父康德,一辈子从未离开过出生地柯尼斯堡(德国的“龙兴之地”、现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),不论出生、学习、工作、驾鹤,因此诗人海涅说:康德是没有什么生平可说的。
康德虽是自闭者,终生未娶、孑然一身,但也对女人动过一次情。据说,有天康德路遇一位美女,不禁大为动心,经一晚上严密的哲学思辨,决定第二天去表白,不料再也找不到她了,原来她是路过的游客。
连哲学都解决不了的人文问题,科学能解决吗?
究其原因,西方除了科学就只有神学,神学解决不了的问题,就只能依靠科学处理。于是,由于缺乏人文学,使得西方人只能用人文“科学”替代。
【详细内容敬请参阅拙文:科学篇“28-29”】
➤军事:流汗vs流血
军事的目的,在中国,军事是政治的一个方面,用于保护自身的利益,不是用来牟取利益的手段;而在西方,军事就是经济、就是政治,古代用于捕杀猎物,近代用于抢夺财物和殖民地,现代用于控制财富的分配和流动。
简单说,中国军事是自保手段,西方军事是掠夺工具。
因此,中西方军事思想差异的底层逻辑,其实很简单:获取食物的工具,狩猎的他们是刀枪、农耕的我们是锄头。
因目的不同,中国军事的原则,有三个重要特征:明哲保身、师出有名、攘外必先安内。
其一,明哲保身。即明于事理、善于自保。中国的军事哲学一直认为,军事是用于保境安民、保家卫国的,因而“保”是军事的第一要务,因为中国是农耕经济文化,要发展经济,开荒种地即可,不需要抢劫,只要有一个安全、稳定的环境就行。因此,孙子认为军事的目的是防止战争、杜绝他人觊觎,即止戈为武。但在西方,克劳塞维茨从哲学的角度提出“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”,因而“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”,这很经典、也很稚嫩。因为,西方是狩猎经济文化,他们获取食物的工具是刀枪。实际上,国家之间、民族之间的竞争如同婴幼儿抢食,区别只是抢的方式,西方用手抢如婴幼儿,而我们用脑抢,显得成熟、优雅了许多。
其二,师出有名。为什么要师出有名,因为我们要以德服人。什么是以德服人?很不高大上的说法是,做给第三方看,我们希望服的不是对方、而是第三方,我们不仅知道“杀鸡儆猴”、更善于“养鸡拢猴”。两国冲突不是秘密决斗,一大群吃瓜群众都在看着呢,因此形象和长远利益更重要。但对于西方人来说,你有没有罪,那是上帝的事,但是你该不该拥有财富,那就是我的事了。所以直到现在,西方发动战争的理由都非常简单,那就是你威胁到我了,或者说你虽然没有威胁我,但你的发展对我构成了威胁,这是我不能容忍的,必须要铲除。
其三,攘外必先安内。西方国家经常会为转移或缓和内部矛盾而对外发动战争,但中国讲究攘外必先安内、打铁还得自身硬。我们更关注如何把自己发展得更美好、更强盛,邻里竞争也是良性的,你好我更好、你强我更强。因为,我们发展的路径,是种好自己的地、而不是抢别人的粮,毕竟种好地流的是汗、抢粮食流的是血。只有自己种不好地的,才会被迫去抢。因此,三千年来,汉人每遇外患,必先强身健体,怀柔也罢、和亲也罢,无非是为先安内争取时间,虽暂时屈辱,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,绝不逞匹夫之勇,以避免白登山、土木堡之辱。
因此,由于中西方军事目的不同,军事思想差异较大,主要体现在保境安民vs富贵于盗、止戈为武vs消灭敌人、替天行道vs替神灭异。
【详细内容敬请参阅拙文:军事篇“30-31”】
▲文明的发展☯西方源于自卑的傲慢vs中国源于自信的包容
有人曾问欧洲大文豪歌德,《好逑传》是否是中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,歌德断言:“一定不是,中国人有千万部这样的小说,他们开始创作的时候,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生活呢!”
➤西方自卑导致傲慢
基督徒都知道,有个伊甸园、但他们去不了,有个天堂、但要死后才可能去。那他们活着干什么,受苦;唯一能做的事,就是赎罪。千万不要同情他们,因为他们认为那是基督徒的幸福,根本不是苦,生活之苦还嫌不够,还要在大腿上绑上带刺的苦修带;相同的还有印度教徒,现世吃苦是为了修行来世,谁不让他苦就跟谁急,富豪人家也不吃肉,以免有碍修行。
不过,与印度教徒至今仍执迷不悟相比,基督徒倒是醒悟得早,看到来自中国的丝瓷茶,就明白了这才是应有的人生,当然也就打开了西方潘多拉的魔盒。于是,对现实的不满、以至对教义的不满,引发了所谓的“文艺复兴”,从阿拉伯人那里见识了汉文明,初尝了什么是文明。经不懈努力,尤其是大规模山寨中国的“启蒙运动”,使得西方逐渐构建起了自己的文明,结束了那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“黑暗的中世纪”,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。
个人觉得电视剧《走向共和》里的一个情节比较生动传神,当甲午海战获胜的消息传进日本皇宫,天皇低垂着的头缓缓抬起:在中国人面前低了一千多年的头,终于可以昂起了,我要吃肉。
英国同样如此,第一次鸦片战争前,英国国会激烈辩论,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,终于以271票对262票勉强通过军事行动 ,但英政府始终未正式宣战,认为只是一种报复、而非战争。但获胜的消息传回英国,举国欢腾,女王和议员们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,对中国的敬畏,这块压在西方人心头的沉重石头,终于可以抛开了,他们不再畏惧中国了。
但是,时过境迁,当今西方渲染的中国威胁论,从某种意义上说,就是西方对中国恐惧的回归。人最恐惧的莫过于未知,西方人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、更不知道我们未来会成啥样。
极度的自卑必然导致极度的傲慢,此乃人之常情。多年前,一位韩国教授在演讲中动情地说到:朝鲜是世上唯一藐视美国的国家,韩国是世上唯一藐视中国的国家,能同时不把当今世界两大强国放在眼里,高丽民族究竟怎么了?
➤中国在自信支撑下熬过一劫
中国人的自信由来已久,三千年前就有专职史官,上至国家(书)、下到县乡(志),历史记载从未间断。如同个人,习惯写日记的人,一定是对现实充满自信、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,朝不保夕的人是不会对日记感兴趣的。
因此,与西方相反,面对八国联军的暴行,李鸿章感叹道“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”,因为中国人第一次遇到实力超过自己的文明;当年收拾鸦片战争残局的琦善,也曾痛哭流涕“大清国的灾星到了”。
这便如何呢?中国人趴下了吗?没有,公知除外。
李鸿章提出“师夷之长以制夷”,怎么办?撸起袖子加油干。于是,洋务运动,把日本明治维新的法子都搬来了,除了文化,张之洞提出“中学为体、西学为用”,就是不能全盘西化。日本倒是想全盘西化,因为他们以为中国不行了,根源在汉文化不行,所以福泽谕吉提出“脱亚入欧”。但搞了个半拉子就搞不下去了,因为内藤湖南发现西方文化其实就是退化版的汉文化,抛弃正宗版、改学退化版,越活越回去了,那怎么行,于是文化层面的脱亚入欧熄火了,日本文化至今仍是以汉文化为核心。
两百年来,中国始终在探索复兴之道,但一直深受“全盘西化”思潮的干扰破坏,中国要西化、但文化不能丢,学生日本都丢不掉、正主怎能丢。
但是,民国大师们就是铁了心要抛弃汉文化,“汉字不灭、亡国灭种”(文化棋手语)至今仍阴魂不散,这就诱发了一个严重的后果。
当年满人之所以壮起鼠胆、决心入关,关键诱因是明王朝已经灭亡于李自成,中原已乱、不足为惧。这对日本颇具诱惑,本来日本吞并满洲,就已喜出望外,准备罢兵守成了,但军方坚持中国已乱,此诚千年难遇之良机、断不可失,因为一个连自己的文字都不要的民族,还有什么抵抗意志,再加上最高领导人都成了虔诚的基督徒,凝聚力何在,于是就有了《田中奏折》。要知道,当年瓦德西元帅都因敬畏中国,下令八国联军拿钱走人,不敢有非分之想,但小日本因无知而多跨了致命的一步,扯到了点什么还是小事。
幸而,悠久且连续的历史、强大且先进的文化,造就了真正的中国人内心里坚定的民族自信,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(清郑燮《竹石》)。从张之洞“中体西用”的理念、教员“结合论”的实践,到王选“汉字照排”的坚守,中国在两百年的惊涛骇浪中,终于保住了汉文化的根,在先进发达的今天重放异彩。
清末的君主立宪制搞不成,民国前期的西式共和制搞不成,民国后期的全盘西化不仅搞不成、而且断不可行,中国折腾了150年,实践证明,只有基于汉文化底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。
中国人正是靠着祖宗留下的文化自信和坚韧不拔的意志,成功度过了“三千年未遇”之大劫。
实际上,几千年来,在文化自信的支撑下,中国人潮起潮落,每次都能凤凰涅槃、再造辉煌;而西方人则在信仰的支撑下,一条道走到黑、撞了南墙也不回头,比如现在日趋混乱、却不知所措、也无法改变,并且历史上一旦趴下就再也起不来了。
顺便一说,中国人的自信有一个隐隐的自然流露,只是一般人不太注意。我们谈论与他国关系时,自然而然谈论的是区域、而非国家,比如中欧(欧盟)关系、中东(东盟)关系、中非(非洲)关系,即便是中美关系,隐含的也是把美国视为西方世界的代表,其实谈的是中西方关系。也就是说,中国并不把其它单一国家视为应对的对象,哪怕是人口体量超过中国的印度。这种近乎天生的傲气和自信,显然不是其他民族所乐见的。
➤中国的自信衍生包容
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(元唐稹)。强大的汉文化并没有导致中国人目空一切、相反是更加谦逊,知道“天外有天、人上有人”、明白“三人行必有吾师”,清楚天高地厚。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圆,但外国的好东西确实不少。好东西来者不拒、多多益善,不太好的东西也没关系,糖衣吃进、炮弹吐出,所以汉文化也罢、中国人也罢,包容性独步天下。
比如说,圣诞节平安夜成为中国年轻人的狂欢之夜,开始时西方教会、政界欣喜若狂,以为改造中国皈依基督、成功就在眼前。但慢慢地大失所望了,因为他们发现,耶稣降世的宗教内核,被中国年轻人置换成了送平安果的世俗内核,圣诞吃进、耶稣吐出,狂欢吃进、宗教吐出。如此发展下去,过不了多久,也许上帝、基督、真主之类主宰灵魂的神灵,在中国就会变成与佛祖、菩萨、真人之类相同的生活小助手,神灵变成工具,即便有求必应、还得看能力和实效。
实际上,汉文化是社会文化,没有宗教意识,因而既没有异教徒的观念、也没有传教士的狂热,所以汉文化能够包容一切宗教、包容一切文化,没有信仰冲突、没有宗教敌人,接受自然物种的多样性、也接受社会文化的多样性。只不过,汉文化根太深、枝太繁、叶太茂,因而汉文化的海纳百川,在外人看来就是汉文化高高在上,对于汉文化,其它文化只能是树上开花、顶多就是在分支上嫁接一二,不可能动其根本。
本人曾有个同事兼邻居,家里群英荟萃,其父母笃信佛教、两个姑姑都是修女、老公家人则是穆斯林,彼此却能和谐共处、相安无事,只不过聚餐时都用清真食品,并没有其它特别之处。这就好比一个家,各种文化特征仅体现在各自卧室,客厅里统一遵循儒家道德规范。
正因为汉文化具有超强的地基和框架,所以自信能够包容一切其它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