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8凯发官网-凯发app官方网站

已是全球第3大市场的印度,为何成了外国车企的“修罗场”-k8凯发官网

文案:两抖云

编辑:两抖云

无奈的合资

上汽最近挨了不少骂,因为它和印度最大的钢铁生产商(jsw)成立了合资公司,在印度生产、销售mg名爵的车。于是很多人就说了,上汽这是要作死啊,小米和比亚迪的教训还不够吗?还敢去印度?

500

其实恰恰相反,上汽成立合资公司是在找退路。上汽在2017年就进去了,这两年的表现相当不错,去年在印度还卖了6.2万辆车,电车都干到第二了。

由于上汽这两年太顺了,去年就有传闻印度要狠收拾它,这才成立了合资公司,然后卖给对方51%的股份,把前期的投入全拿回来,据说还保留着公司的控制权。

上汽当年进入印度,也算是被自己的好基友通用给坑了。当年通用在印度实在活不下去了,想快速脱身,于是在2017年把一个工厂卖给了上汽。

不过上汽也不算太冤,它当年接锅也是因为看好印度市场。可能大家不知道,印度的汽车产业这两年发展得相当猛,已经成了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,仅次于中美。而且卖车的净利润能达到10%,是所有新兴国家里最高的,一般在别的国家只有5%,所以像特斯拉和国内的很多车企,都想去印度建厂。

500

可神奇的是,虽然市场红火,但像丰田、通用、福特等十几家跨国巨头,绝大多数在印度都混得很惨,一个个哭爹喊娘的,印度市场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。

那印度能否成为下一个汽车强国,中国车企在印度还有机会吗?我看都够呛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魔幻的印度汽车市场。

大国小车

印度的汽车行业,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:无小车不印度,非大国毋宁死。

先说第一句,小车,这是外国车企在印度混最大的坑。

在印度,微型和小型车是销售的绝对主力,过去占乘用车销量的9成以上,紧凑级的都少见,只是这两年才多了一点。

500

那是印度人天赋异禀,专门喜欢开罐头吗?绝不是,这就不得不提到一家公司,那就是马鲁蒂—铃木。这家车企非常重要,因为它奠定了印度近50年的汽车发展路线——发展小车。

马鲁蒂的创始人,是印度国父尼赫鲁的亲外孙,英迪拉·甘地的小儿子桑贾伊。

500

这哥们是个汽车狂,曾在英国劳斯莱斯的工厂当过3年学徒。所以1968年回国之后,他就撺掇自己的总理妈妈大力发展汽车产业,说我要生产印度老百姓都买得起的小车。

桑贾伊是英迪拉的命根子,一直当接班人培养,如果不出意外,他一定会成为印度总理。所以英迪拉一听,当即用友情价给儿子批了块地,在1971年成立了马鲁蒂汽车。

500

无奈印度底子太差,折腾了好几年也没产几辆车。桑贾伊只能找大众等车企合作,但还没谈妥这哥们就出了意外,在1980年6月开飞机时见了湿婆。

英迪拉悲痛欲绝,但为了能让儿子闭上眼,她决定继续儿子的事业,当务之急就是找个外国车企谈合作。

英迪拉觉得日本的铃木是专门生产小车的,和印度对脾气,于是让它和马鲁蒂合资,在1982年共同成立了马鲁蒂—铃木。

500

为了表示诚意,印度一咬牙给了铃木三成股份。1983年新车下线之后,英迪拉亲手交付了第一辆车,也算是替儿子还愿了。

500

关系到位,再加货也硬,于是马鲁蒂—铃木一下子就火了,在很长一段时间,马鲁蒂一直占据着印度8成的市场份额,直到今天还占着4成,印度每年的10大畅销车型里,它一家就占五六个,是印度乘用车的绝对霸主,基本都是小车,从此小排量汽车就成了印度市场的主力。

500

当时印度人喜欢小车主要是没钱,但90年代之后,印度对小车的偏爱就是政府的问题了。

进入90年代之后,印度的经济情况不断恶化,只能借外债过日子。于是印度决定摸着兔子过河搞改革开放,在1993年开放了汽车市场,允许外资进入印度建厂。

由于大众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外国车企都觉得印度那就是第二个中国,谁不去就是傻,于是通用、丰田、现代、日产等9大车企全进去了,都是合资的模式。印度这次下了血本,本土与外资的持股比例定为五五开,和中国差不多,2000年之后干脆取消了持股限制,外企可以成立独资公司,进口配额等限制也陆续拿掉。

有人可能会说了,这还是印度吗,怎么比中国都大方?那不能,“大方”在印度人眼里和“傻”是一个意思。印度政府之所以敢这么干,是因为留了个后手。

这个后手就是车型歧视。

印度政府认为,印度人民最需要的是小车,“大车”都是奢侈品,谁敢买就往死里加税。

在印度,只要是发动机排量在1.2l以下,那只征29%的税(商品服务税 补偿税),胆敢超过4米,直接干到43%,胆敢超过1.2l,直接干到50%。

500

数据来源:印度财政部

像朗逸、轩逸这些在中国大卖的紧凑级车,如果放在印度,那都大的没边了。

因为收入有限,印度车主对价格极其敏感,你这么征税谁还敢买?这就是逼着人家买小车。

这样一来,那些造“大车”的厂商就非常酸爽了,最爽的肯定是美系,比如通用,不管是欧宝系还是雪佛兰系,因为没有价格和成本优势,一直火不起来。比如2009年,印度通用一共卖了7万辆车,不到马鲁蒂—铃木的十分之一。福特也是半死不活的,所以这两家在2017年后陆续退出了印度市场。

最搞笑的是哈雷,一个做摩托车的,就因为排量超过1.2l,在印度死活卖不动,无奈在2020年也跟着两个大哥去了。

就连日系也玩不转,比如老大丰田,它的紧凑级车比如卡罗拉,在印度那是严重超标。所以丰田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5%徘徊,这让丰田非常痛苦。

丰田也是被逼疯了,去年丰田印度的负责人 (vikram gulati)还给莫迪写了封信,说燃油车我们就不争了,混动你也收43%的税,能不能降到21%放我们一条生路。

莫迪根本不搭理他,这人也是傻得可爱,印度这么做的目的,本来就是为了保护本土市场。

印度的本土车企,比如马鲁蒂、塔塔,都主打小车,比如上个月的销冠——塔塔的punch。

500

塔塔punch

长是3.83米,发动机排量是1199cc,那是1cc都不带多的。还有一大批用散件拼成的民间小车,连牌子都没有。要是全放开了,大家都买你们的大车,那我的小车怎么办?

500

500

你说这些汽车强国,有几个擅长造这种买菜车的?开发印度特供款吧,又怕销量不行回不了本,这就起到了保护市场的作用。所以印度人不是不想开大的,如今很多人也有钱了,但就是因为市场保护,只能选小车。

唯独一个例外,那就是现代。现代和其他厂商不一样,一上来就推a0级小车,比如1998年的santro 。而且它的思路是,价格上我肯定干不过马鲁蒂,那就在配置和舒适度上比它高一点,所以一推出就火了,在 i 20等爆款的加持之下,再加上印度对韩国的蜜汁喜爱,现代一直占着印度17%左右的市场份额,是印度第二大汽车制造商,仅次于马鲁蒂,去年在印度的销量还破了60万大关。

但了解印度的人都知道,在印度赚钱是原罪,所以现代经常被印度政府收拾。比如2015年,14家车企因不正当竞争被罚,现代被罚的最惨,一共交了6600万美元,就因为只给自家的4s店提供零配件,没给其他修理厂。

2017年,现代又被罚了1360万美元,原因是打折太狠了。

而正因为市场保护的存在,想要在印度站住脚是非常难的,挣钱的大多都是本土企业。

再说第二点,非大国,毋宁死。

汽车强国梦

印度虽然保护本土市场,但它的野心一直很大,一心想把汽车产业做大,帮助印度成为全球一霸,所以印度从90年代就开始扶持汽车产业。但因为当时印度3大车企比如马鲁蒂、tata和马恒达,在温室里呆久了,导致其技术落后,只在本土有竞争力,一旦出了国就如同进了狼窝,肯定活不了。

所以印度一开始的思路是借鸡下蛋。1997年,印度眼瞅着各大车企的厂子建得差不多了,直接下了个文,要求他们在正式投产的第三年,就必须开始出口整车和零配件,少挣卢比,多挣美刀。

几大车企一看全疯了,我自己能不能活下去还两说,进口的组装件你还要收一大笔关税,哪有成本优势?于是都强烈反对,说不改我们就撤,反正都是个死。印度一看没办法,最后取消了。

一看整车不行,印度又来了一个曲线救国,那就是发展零配件,先让印度成为汽车零配件大国,慢慢积累技术,然后再发展自己的汽车品牌。于是印度把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,从2007年的7.5%,逐渐提升到15%—35%。

这招非常奏效,因为印度市场对价格极度敏感,抬高进口成本之后,各大外国车企不得不用本土的零部件,尽管质量可能差一点。有些实在受不了了,就在印度投资建厂自己生产。在这个政策下,2020年印度的汽车平均国产化率已经突破70%,就连宝马这种高端品牌也超过了50%。

印度政府还嫌不够,2020年,印度的道路运输和公路部部长(nitin gadkari)就放话,说如果你们这些洋车不把国产化率提高到100%,那我们还要加关税,加到你们服为止。

各大车企一听,只能加大投资力度,所以这两年印度汽车零部件的销售增长率高达20%以上,远超整车的表现,2023年已经接近5000亿人民币了,占gdp的2.3%,有希望成为支柱型产业,印度做个汽车零配件大国不是梦。

不过新能源汽车的出现,让印度紧张了起来。

不情愿的开放

早在2011印度就想发展电动车,还出台了补贴政策。原因很简单,印度非常缺油,而且油价很高。另外印度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,新德里是全球空气质量最差的首都,差到什么程度呢?2019年11月3日,新德里的pm2.5和pm10同时达到了999,这不是巧合,因为他们的仪器最大只能测到这个数,是字面意义上的“爆表”。

500

可印度政府没什么思路,直到莫迪上台。

2016年之后,电车发展开始提速,中国和欧洲也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。莫迪一看,觉得印度是大国,这种大事必须跑在前头,于是印度政府在2017年宣布,到了2030年要实现新车的100%电动化,也就是消灭油车。

印度政府经常说一些用力过猛的话,国内的人都不信,结果引发了国内批评,于是在2018就了改口,说那就降到30%吧。

为了找灵感,莫迪在2018年9月专门开了个峰会,把丰田、现代、铃木等几大公司的头,还有各国的官员都叫去了,共同探讨印度电动车的发展路径。莫迪表示政府将集中所有力量发展电动车,这就是国策,希望大家提供一下思路。

各大厂商一看,都非常兴奋,说什么的都有,反正都蠢蠢欲动。

其实印度的电动化基础非常薄弱,当时唯一在售的电动车是马恒达的e2o,最高时速85公里,最高续航110公里。这种车在中国有一个专门的分级,深受中老年司机的喜爱,是很多小县城的拳头工业产品。

500

e2o plus

所以印度想发展电动车非常困难,只能先把三蹦子,也就是突突车电气化了。

但是各大厂商不这么看,都被印度庞大的市场馋得不行。2017年的时候特斯拉就想进去,计划先用整车进口的方式探路。无奈印度的关税极高,对model 3这种超过4万美元的车一律征收100%的关税,根本没法卖,所以马斯克一直和印度拉扯,希望莫迪把关税降到40%。

印度政府折腾了三四年,发现靠本土企业确实不行,于是还想用老办法,把外国车企先勾引进来,然后逼着他们提高零部件的国产化率。

于是今年3月印度政府下文,说我可以把关税降到15%,但只针对3.5万美元以上的电车,给你们一家一年8000辆的进口指标,但前提是必须来我这投资建厂,最少投5亿美元,5年后的国产化率要提高到50%。

对3.5万美元以上车型减税,说白了还是想保护国内的小车,不过这已经算是妥协了,因为这几年tata等车企一直对政府施压,说一分钱关税也不能降。但即使这样,这个条件也够诱人的,别说特斯拉,就连越南的新能源车企(vinfast)都准备进去了。

那印度扶持电动车,中国企业有没有机会呢?

很困难,因为印度对中国的敌视已经到了疯魔的程度。

狙击中国车企

2020年之前,印度虽然经常收拾外企,但还算一视同仁,并没有太大的国别歧视,谁赚多了就罚谁。但2020年6月中印爆发边境冲突之后,印度对中国的态度急转直下,从那以后就开始频繁折腾中国公司。

就单说汽车圈吧。2017年通用撤离印度时,把一个厂卖给了上汽,那时候一切顺利,新工厂2019年就投产了。但通用还有一个厂,准备卖给长城,双方在2020年1月就签了合同。结果冲突之后,印度政府直接暂停了这笔交易,延期了2年依然不批,最后到底是搅黄了,通用这个厂到现在也没人接。

再说比亚迪。根据路透社的披露,2023年比亚迪想花10亿美元去印度建厂,连k8凯发官网的合作伙伴都找好了,比亚迪的印度籍高管还公开宣称,要拿下印度40%的电车市场,你看这flag立的,我都怀疑这哥们是个内奸。印度政府一听,立马以国家安全为由,毙了比亚迪的申请。

一个月不到,印度政府就以逃税为名,罚了比亚迪大约6300万人民币。这事能把人气炸了肺,2022年比亚迪通过进口组装(ckd)的方式,在印度卖了1960辆车。按照印度的税法,进口组装的零部件只收15%-35%的关税。结果三哥把脸一变,说你比亚迪不符合要求,必须按整车的进口关税来交,也就是70%-100%,反正怎么收都是它说了算。

所以比亚迪才是真正的作死,印度对中国都这样了,它还敢往里进,被罚是一点也不冤,估计是在国内一声声的“卷王”中,逐渐迷失了自我。其实比亚迪和长城应该感谢印度的不杀之恩,因为如果把你们放进来,那就是不是罚6000万的事了,弄不好连厂子都没了。

所以印度今后不可能再让中国车企进来,那就剩下了上汽这条漏网之鱼了,所以我才说上汽合资卖股份是为了找后路。

所以印度这块蛋糕,中国车企是很难分到的,但如果是这样的话,肯定会拖累印度电车的发展,毕竟中国掌控着全球电动车的产业链。

那印度会成为下一个汽车强国吗?

很难,因为开放30多年了,印度依然在想办法保护国内的车企,但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前提下,本土车企才能不断成长,最终成为巨头。

2002年之前,咱们和印度有点像,在入世谈判中最艰难的部分就是汽车,就是怕放开后被抄了,所以集中一切资源,力保一汽、上汽这几个大车企,同时限制民间资本搞汽车,这才有了李书福在99年喊出的那句悲壮的话:“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”。

事实证明,把外国车企放进来之后,虽然经历了一定的冲击,但也诞生了吉利、奇瑞、比亚迪等优质车企。不光是电车,燃油车的品质也上来了,中国去年出口了500万辆车,75%是油车,上汽、奇瑞、长安的燃油车,在海外的销量都在节节攀升。

这就是为什么当年要把特斯拉放进来,就是要引入竞争,激发市场活力。日韩这些汽车强国都是这样,国内市场小,就在政府的扶持之下,积极参与国际竞争。

所以想要成为汽车强国,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市场竞争,两者缺一不可,可印度只做到了第一点。

印度是个14亿人口的大国,他们就没有李书福吗?肯定有,但在保护国内小车的同时,也断了这些破局者的念想,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,又怎么在主流车型上和全球巨头们竞争呢?

不只是汽车,印度的各行各业都这样,表面上是开放了,可明里暗里都有各种限制,努力保护本土企业不受外部冲击,所以能打的就非常少,这严重制约了印度的发展速度。

这就是为什么同样都在90年代初对外资开放,印度却被中国快速拉开身位的关键原因之一。

而印度之所以敢长期折腾跨国企业,是因为它看明白了一个道理,那就是资本看起来强大,但它只是市场的附庸和奴隶,为了利润,资本甘愿承受巨大的风险,甚至被罚了巨款之后,你印度只要能给我剩一口,那我依然可以赖着不走,甚至还想扩大投资。

所以市场的掌控者,才是真正的霸主,可印度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这个巨大的优势。

其实印度这样也挺好,如果哪天印度像中国一样放开了市场,也不再折腾外国企业,再加上国内的扶持政策,那才值得警惕,因为短期内咱们是能赚到钱,可实际上却在为自己培养一个强大的对手。

另外,尽管已经有了各种血淋淋的教训,大概率还会有国内的企业想去印度碰碰运气,不信咱走着瞧。

最近更新的专栏

全部专栏

"));
"));
网站地图